乌克兰没收中国公司_乌克兰拒绝中国收购
文章栏目:
马达西奇公司现在所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最大的困境就是没有订单。
作为世界知名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拥有辉煌的历史。其产品曾经出口到全球90多个国家,并被外界誉为沙皇。直到今天,马达奇奇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仍然不容小看,但是订单的减少和管理不善使马达西奇遇到了困难,并破产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公司北京天骄航空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一家橄榄分公司扩大了增加对它的投资的意图。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双方已经达成协议。这是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首先,中国可以获得急需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并避免航空发动机领域出现弯路。其次,马达西奇(Madasić)可以获得急需的发展资金,以保持乌克兰国防工业的活力。
但是,乌克兰出现了变量。美国要求乌克兰放弃出售中国企业的计划,但是,美国和乌克兰在重要的问题上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以前协议的收购合同,如果交易失败的话,会被处以5亿到20亿的清算罚款,这已经超过了乌克兰的价格。因此,乌克兰提出,被清算的损害赔偿由美国东方投资集团承担。实际上,乌克兰的提案遵循了商业交易的一般原则。如果想削弱签署的收购合同,必须承担一定的价格,但美国拒绝接受这一条件,暗示乌克兰将对马达加斯加采取制裁,该公司放弃了收购计划。
就这样乌克兰总统做出决定,禁止北京公司收购乌克兰的马达西奇。正式消息将于3月发布,宣布北京天空航空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完成对迈斯克的收购做出让步。除了购买股票之外,还承诺投资2亿5000万美元。但是,美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不断的压力下,乌克兰决定禁止收购。由于担心中国在收购麦道奇后会大幅弥补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不足之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美国一直处于劣势。但是,历史证明,即使没有外部支援,中国也可以依靠独立的研发,逐步打破西方技术的垄断。唯一的不同是时间的长短,所以美国的做法实际上是受限制的。
并购乌克兰国家农业公司为什么失败?
下面是《资深投资银行家王世渝谈海外并购》中的摘录——
一个香港朋友告诉我,有一个很大的并购机会,标的是乌克兰国家农业公司。乌克兰被叫做“欧洲的面包篮子”,全世界黑土地最丰富的地方。但因为劳动力不足、机械不足,三十多天没有收割完的粮食就被大雪废掉了,守着这么多土地浪费这么多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希望他们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加大投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上任后,决定为乌克兰国家农业公司引入投资者。
做了大量工作后,我代表兴边富民首席合伙人、我那个朋友代表香港公司,和乌克兰国家农业部部长在乌克兰中国大使馆签署框架协议,大概动用18亿美元资金(动用金融杠杆),分三期收购乌克兰国家农业公司约60%的股份。
为什么买这个呢?我觉得中国有粮食安全威胁,巨大人口对粮食有巨大需求,粮食成本很高,如果能控股这个公司,就能够利用他们的资源。这个涉及一百多万公顷的土地面积,约占中国耕地面积的3%,等于是增加国土面积的3%。
中国每年可以组织很多人、农机去收割,然后把粮食卖到中国来。更重要的是,收购后,中国可以做期货交易,套期保值,提高中国资本在全球粮食期货市场定价权,与美国抗衡。这个战略意义更加重大。
我在前期准备时想,中国不做这个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我代表基金啪一下就签了。我相信我能找到钱。
但签完之后,我找了中国所有涉农机构单位谈,中粮、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全国供销社、北大荒、山东、重庆粮食集团,甚至中投,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拒绝了。几个月找不到合适投资人,很可惜,这个机会就没有了。
乌克兰临时撕毁协议,拒绝将飞机售给中国,如今怎样?
众所周知,在近几十年中,由前苏联研制,目前属于乌克兰的安-225运输机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直到近几年美国的同温层发射双身飞机服役后,这一纪录才被打破,不过安-225直到现在一直都是最重最大的单体运输机,这个记录仍然有效。
安-225运输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高达640吨,当初苏联研制这种飞机是用来运输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然而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这个巨人轰然倒下,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项目无疾而终,而安-225运输机和安东诺夫设计局都在乌克兰境内。当时苏联解体后,这型飞机只完成了一架,另一架并没有制造完毕。
不过这一架安-225运输机的威力也是非常惊人的,由于其惊人的运载量和巨大的货仓,安-225运输机能够轻松的容纳像列车车厢,飞机机翼这样的超大货物。所以各国都非常愿意租赁这架飞机,而我国在看到安-225运输机的优势后,也想要将乌克兰那架未完工的安-225买过来,再有中乌合作将其建造完成。
安-225运输机的运载能力相当于运-20的四倍,而且由于其货仓容积巨大,能够运载很多其他运输机无法运载的东西。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情况极差,所以许多武器和技术沦落到了给钱就卖的境地,此前我国就从乌克兰引进了包括大型舰用燃气轮机,野牛级气垫登陆艇,伊尔-78大型空中加油机这样的装备。甚至还购买了一艘瓦良格号航母,所以当时乌克兰也答应了我们的购买要求,安东诺夫设计局还与中国空域产业集团签署了协议。
然而正当一切顺利的时候,乌克兰却突然表示反悔,拒绝再出口这架飞机,虽然乌克兰并没有说明具体的原因,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是西方向乌克兰施加了压力,不让乌克兰出口这一战略装备,所以乌克兰才不惜冒着砸自己招牌的风险,甘愿毁约的。事实上,乌克兰自身也清楚,以我国的工业实力,引进这架飞机后,还能将这架飞机上的一些先进技术结合到我国未来的大型运输机研制和改良上。
最终乌克兰没有出口这架飞机,不过这架飞机的命运也很悲惨,由于接不到订单,乌克兰军工企业长期无法开工,设备得不到保养,同时大量技术人员也都流失了。目前乌克兰连生产运输机零件的能力都没有了,而这架未完工的安-225运输机,也不得不接受拆解的命运,被拆成各种零部件,其中一些零部件用来维修另一架能飞的安-225运输机。而剩下的一些零部件甚至用到了安-124与安-70等运输机上,可以看出乌克兰目前的情况还是很窘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