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黑客好看吗_生物黑客价格
文章栏目:
- 1、生物黑客是什么?
- 2、生物骇客是什么?
- 3、如何评价23魔方基因检测?
生物黑客是什么?
把生物技术带出实验室,打破常规实验室神秘性限制,在不同环境下创新发展生物技术。
对于生物黑客,目前网络媒体和专业论坛对其别称不少:生物崩客,自己动手(DIY)生物学家,车库生物学家(garage biologist)……这些名称除了含有像电脑黑客一样的反叛精神 外,还反映出现代生物学一些重要的新特征:即生物科学的神秘性日益被打破,生物科学的普及也日渐广泛。
最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的成本日益降低, 生物学界的爱因斯坦可能像科幻大片中描述的那样:随时从邻居家的车库里走出来。
谈及黑客,人们很可能想起网络黑客。但多数生物黑客们宣称:他们的行动宗旨不是制造麻烦,而是为了防止出现技术被少数专业人士所掌握而形成的垄断操纵。因 此,他们主要是通过网络及其他手段来普及现代生物学知识。生物黑客们在网上教人们如何从菠萝里提取基因,还教人们如何以低廉价格从水、酒精中提取基因,甚 至告诉人们如何网购低价的实验仪器,并利用这些仪器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基因工程。
生物骇客是什么?
他们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号叫「生物骇客」,但我更喜欢把他们称作「科学圣斗士」。首先,我们来看看「生物骇客」是什么。「生物黑客」顾名思义,即医药、生物学和生物等领域同黑客的跨界,既包括颇具争议的基因改造,也包含人体和互联网的连结,但更多时候指那些热衷于「自己动手」的生物学家。他们声称自己从事的是「大众的科学」,为的是让更多的外行人能够接触到高端的科学资源和设备。简单来说,「生物骇客」就是一群游荡在严肃科学之外,喜欢用科技「黑」进人体,妄想用科技打破人体限制的人。他们通常罔顾世俗传统、道德准则,常常以科学之名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天马行空的「改造」,由此也背上了「科学怪人」名号。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有一个家伙往自己的眼珠子注入特殊的制剂(包括Ce6提取物、二甲基亚砜等),为的是获得短暂的夜视能力。在注射后的两个小时,试验小组发现他可以在夜里看清10米外手掌大小的物体,可以在黑暗中辨别各种符号和标志,还能辨别50米开外的人的行动方向,可以说是具备了如猫一样的夜视能力。但第二天后,他的视力恢复正常,据说也没有什么比较明显的后遗症。第二个例子是在手内植入磁体。对于地球周围无形的磁场,有些人对人体无法具体感知这些多少有些不满,于是这群人脑洞大开,在触觉灵敏的手内植入了磁体。这些人是这般描述的,「在指尖安装磁体后,你对这个无形的世界便有了触觉的感知,你能感受到周围的磁场,这种感觉就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此外据说还有一个名叫Bottlenose的项目,专门捕捉声纳、紫外线、WiFi和热量数据等肉眼无法看到的各种信息,然后传送给植入体内的磁体。
如何评价23魔方基因检测?
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牛来买单,太绝了。
去年8月,23魔方率先将消费级基因检测价格从999元砍到499元,引起业内震动。迫使WeGene跟进降价。 时隔不到一年,今年6月26日,23魔方再次宣布降价,价格腰斩至299元。
据了解,这款299元的检测产品采用赛默飞世尔的定制芯片,包含80万个SNP位点,检测内容包括自身的祖源、遗传风险、遗传特质、遗传变异携带、营养需求、药物反应、运动健身等板块共计170多项。
虽然与临床级产品相比,消费级产品的检测项目内容大多“无关痛痒”,看似可以随意捏造报告数据,其实不然。
一方面是因为检测造假很容易被识破:同一个消费者只要化名寄送两份自己的样本,看看结果是否一致;或者将自己和父母的家系样本分别化名寄送,看看位点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就能找出破绽。检测造假的风险太高,只要竞争对手寄送几个样本试探试探,分分钟身败名裂。
另一方面,消费级的基因检测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若产品流程各环节成本管控做得极好的话,做到这样的低价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该公司宣称预期在18年底达到50万人次的样本量,我猜测在这样数量级的采购规模下,SNP+array和试剂耗材的采购成本都会大幅降低。
更何况,23魔方也能像WeGene一样提供全部位点数据下载,因此我认为这款产品的检测不太可能作假,应当是真实可靠的。
在检测不作假的情况下,299元也就能勉强cover检测成本。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质疑,23魔方到底为什么不想赚钱,自愿将盈利空间压缩到极限呢?
傅盛说过,以前的商业模式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现在则有可能是羊毛出在猪身上。正如小米的最大本事:它在看得见的部分可以不挣钱,但却可以用别的方式挣。
“羊毛出在猪身上”是互联网行业(个人认为23魔方和WeGene在本质上更像是互联网企业)惯用的一种策略,一般分两个步骤:
1、利用一个侵略性的价格(极端的就是免费、补贴),找到一个具有普遍性需求的细分市场,大量获取基础用户。
2、基础用户数量突破临界点后,效应显现,此时通过对高价值用户收费或寻找第三方买单的方式获取收入。
羊毛出在猪身上,其实是“甲方卖东西乙方买东西而丙方抢着来买单”的一个有趣概括。最典型的案例就是360。在过去,主流杀毒软件的商业模式就是靠收取年费,360杀毒让用户永久免费使用。360的策略是先把其他杀毒软件的用户都抢过来,然后给他们装360安全浏览器,再向广告商收费。
同样道理,23魔方很可能并不打算靠to C的检测业务赚辛苦钱,而是先想办法靠低价抢占市场憋大招,再靠to B的数据库业务来赚钱。
我们可以把这次降价看作是一次大规模的获取基因数据的行为,目的是积累百万级的中国人群的基因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拥有巨大的商业和科研价值,将会成为23魔方最值钱的资产。只要稍微给用户一点小恩小惠,让他们在APP上填表,收集表型信息,就能做百万人群的队列研究。
23魔方在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是收取费用,将数据授权给科研机构或者药厂使用。譬如做GWAS挖掘基因和肿瘤等疾病的相关性,筛选出新发现的易感位点,用于新药研发。
作为普通用户,我更关注基因检测服务背后的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这里的数据安全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外部生物黑客的攻击,存在数据泄密的风险;一个是内部的数据滥用,如何避免基因检测服务商在未经我授权的情况下将我的数据应用于商业或科研中。
首先最好匿名注册这类检测服务;其次,在不授权检测方使用数据的情况下,我建议填表时,能不写实话就不写实话,表型什么的最好全部瞎填。如果检测商信守承诺,不使用我们的数据,自然没影响;若是暗地里偷偷用未授权的数据,那被误导也是咎由自取。
23魔方的299元的价格,对消费级基因检测的行业的冲击相当大。首当其冲的并不是WeGene,而是做各类单项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
以小红书上常见的美肤基因检测和瘦身基因检测为例,这类产品检测范围只有几个到几十个位点,价格还可能卖的比299更贵。而23魔方做80万个位点。就好比,一家店里单点一个汉堡要17块;而另一家店里点一个全家桶才要15块,里面汉堡鸡翅薯条蛋挞啥都有,你怎么选?
目前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SNP+array(或者其他检测技术平台)的代工测序。直接测出SNP的信息之后,就能出具绝大部分的解读报告,并不需要什么生信算法。
除了祖源分析需要独家的算法之外,别的几乎没有啥技术含量。不少企业的基因检测等于挣的是代工测序的差价。随着23魔方不断拉低终端价格,一旦价格战打起,代工测序的利润会越来越薄。
因此,样本上不了量拼不过价格的公司,倒不如趁早放弃代工测序的路子,沉淀下来打磨算法,在个性化解读方面下功夫。不挣测序的钱,挣算法和解读的钱,未来真正的壁垒在解读,这才是正确思路。
最后,给做单项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支个招。如果是我的话,我就放大格局把23魔方这种公司当做自己的测序工厂,索性支持用户上传自己在23andme,WeGene,23魔方等公司测过的基因数据。
譬如用户上传数据后,只需付费20元,就可以生成一份专业级美肤基因检测的报告。一方面,实现轻资产和纯利润;另一方面,不测序同样可以累积别家的数据库。